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,在漫长的筹备和建设期间,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已收集、抢救保护周、秦、汉、唐以来历代的石雕、木雕、砖雕、关中古民居及人民生产、生活、习俗、风情等各类遗物和名人字画共33600余件(套),征集保护了四十院近千间明、清古民居,还收集整理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包括各种地方戏曲、工艺作坊、礼仪、俗规,构成了民间艺术、关中民居、民俗风情、名人字画四大系列共九个类别的藏品规模,从不同侧面集中地反映了关中地区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、审美、劳动、居住、习俗风情等民俗、民艺、民风、民情的历史风貌。尤其以享有“地上兵马俑”美誉的8600,极大的丰富了我国民间石雕石刻艺术宝库,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填补了重要内容,代表着中国历代民间文化力与美的化身,是中国北方数千年来多民族生存和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,是民族文化的基因仓和标本库。博物院突出明、清园林建筑风格,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不同*能区,具体分为:古镇游览区、民俗文化展示区、非物质文化遗产演示区、民俗文化研究中心。主要建设有40院迁复建明清古民居、民俗展览馆、展厅、展廊、文物库房、戏楼、店铺、工艺作坊、研究中心、人工湖、祭坛广场、园林景观等。博物院的建成、教育、
1/1-12/31;周二至周日;08:30-18:00开园;(17:00停止入园)
1/1-12/31;周一;不开放
元旦,春节,清明节,劳动节,端午节,中秋节,国庆节;08:30-18:00开园;(17:00停止入园)
征集保护了四十院近千间明、清古民居
各种地方戏曲、工艺作坊、礼仪、俗规,构成了民间艺术、关中民居、民俗风情、名人字画四大系列共九个类别的藏品
8600多根精美的拴马桩,享有“地上兵马俑”的美誉
1.2米以下儿童免票。
1.2米—1.4米儿童30元/人;70岁以上老人持寿星证,残疾人(坐轮椅者)均30元/位;军官证、士兵证、文联干部证持有者均是60元/位。
有点贵,不怎么亲民。其它没毛病,但必须得请讲解,不然进去看不清门路。
挺不错的,值得一去。很好
很多地方都没有开放,又遇上了学校来学研,这120一个人不值了。不过修的还可以的。
缺点:路途距离市中心较远,交通不便利。建议自驾游或者包车/拼车。优点:主题突出,院落保持完整,基本是迁建后修复。有展中展,除了看古建筑,还有看民俗展。建议:安排充足时间(至少2-3小时),不要走马观花,最好有讲解。11点在戏台这里有华阴老腔的表演,不要错过。因为是专业展,所以要顾及自己的兴趣。
周末过去转转,人还真不少了。里面规模不大,主要是从关中其他地方迁建的宅子,有明代三朝元老的,都是大户人家的房子建筑,过去了解一下关中的房屋建筑挺好啊!石壁雕刻非常精美,寓意丰富。
门票比故宫贵一倍其实就是无聊的人工造景
看过3次了,满满的历史,这个才是豪宅,有文化的那种。现在的别墅什么的差太多了。有老腔听,有缘分的话还能看到馆长收藏的字画。主要民国期间的
一些西安发展时期从西安拆迁过来的老房子,历史氛围浓厚,只不过价格有些小贵120,半票60。听秦腔另外收费,西安坐地铁到韦曲南,再换公交404到终点站。步行一千米左右,500路只是看过没有坐过,太难了。根本找不到。还是坐404快一点
非常喜欢的一个地方,在我心里超过了远远超过西安很多的景点。这个地方是收集了陕西各地的大宅子重新修复整合在一起的,融合了很多民间智慧和人间烟火。最主要在这里没有摩肩接踵的人流,可以安心看。
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,位于西安市长安区五台古镇。馆内收集了历代的民俗物品,如家具、灯具、年画、砖雕等,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搬迁复建的多座明清古民居、戏楼、店铺和门楼等古建筑,还有几千根石雕拴马桩.
超值低价高额返现 |
全网覆盖国内、国际门票一网打尽 |
购票便捷便捷购票、快速出票 |